沿著九曲巷走出後,沿著介紹牌走看見了"興安宮"

興安宮簡介

 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康熙23年(1684)由福建省興化府人移民台灣時,攜帶媽祖香火來台,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廟名「興安宮」,取其「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台灣時,所共同興建的廟宇,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興安宮是興化人的祭祀廟宇,因此香火並不興盛,廟貌保存原有的格局。
道光28年(1848)11月8日彰化發生地震,興安宮受到震損。咸豐2年(1852)由興化籍人士徐錫麟、周文銓、蘇代生、蕭日新等九位董事再倡議重修,此次的重修奠定今日之廟貌格局。
興安宮曾於光緒12年(1886)局部重修,民國72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2年由政府撥款修復,至民國85年完工,並舉行安座大典。三百多年歷史的興安宮,廟貌與格局仍保存古風貌。
(以上出自於"鹿港觀光文化資訊網")

DSC00776.jpg

一間藏於民宅間的古廟...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但香火卻不如天后宮興盛...不過我還挺喜歡這間廟

 DSC00774.jpg 

這只是覺得屋頂上有雜草很特別...

DSC00777.jpg

這界碑也是有典故的...等會再來簡介..

DSC00780.jpg

這畫像都是後來重新整修過

DSC00782.jpg

這屋檐上的石獅也是後來整修過的...牆璧上有著色彩鮮豔的浮雕

DSC00783.jpg

DSC00784.jpg

龍吟還看得出來..而虎這邊則是完全看不出來

DSC00785.jpg

興安宮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建立

DSC00786.jpg

屋簷上有許多彩繪

DSC00788.jpg

 會拍這~是想介紹興安宮是二進一院的格式...因為我不知道大家都去那制高點拍可以拍到明顯的二進一院...

DSC00789.jpg

 興安宮是個值得拜訪的地方

興安宮建築藝術

興安宮為單開間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為前埕、三川殿、拜亭及正殿。廟宇為街屋式的建築,廟門面向興化巷,後臨中山路。廟內木柱採以附壁柱的工法,門楣上方之木構建築,為舊廟宇的雕刻及棟架。
興安宮屋簷墀頭處,原有一對石獅,造型古樸,由於年代久遠己遭風化,民國76年琳恩颱風夜,此對石獅遭宵小竊取,目前所看到的石獅,為重修時新刻的造型。
三川殿的彩繪,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兩旁分別為太監與宮女,手持「香花燈果」,係民國85年重修時,由和美匠師陳穎派施做。今興安宮經重新彩繪後,雖看似新廟,但匠師的構圖及用色均依照傳統工法,呈現廟宇的彩繪藝術。
前殿的牆面有一塊光緒13年(1887)「奉憲示禁」碑,此碑文由當時賞戴花翎郎補清軍府代理中路撫民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龍景淳所設立,內文敘述興安宮的廟產,自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後,有陸續被竊佔之虞,碑文告示租用興安宮祭祀公業之屋舍者,應依租納稅,廟方董事秉公處理,並辦理廟務暨春秋二祭。
正殿供奉媽祖,兩旁有二尊造型精緻的宮女神像,一位手持粉盒,另一位拿花瓶。由於興安宮的格局受限,居民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只能先暫放正殿神龕供桌上,供信徒膜拜。
咸豐2年(1852)廟宇重修時,由士紳敬獻「奠安山海」匾,此匾左下方有一鈐印,其上書「興安會館」,說明興安宮為興化人的同鄉會館。光緒13年(1887)興安宮局部重修時,並由信士柯清泉、柯春榮敬獻「慈航普渡」匾。
廟方存有一張光緒12年(1886)的古圖,此圖將興安宮週遭的環境詳細繪載,昔日興安宮廟埕有三階舖面,廟埕長十一丈五尺,闊五丈五尺,右下方另署「光緒十二年七月府蔡,斷勘自磚路外起橫一丈歸興安宮管,並立碑為界」。
此「立碑為界」的石碑,目前豎立於興安宮廟前右側,上書「宮埕界」。由古圖亦可得知,興安宮廟埕左前方原有一口魚池,為興安宮所有,現己成為民居房舍,唯此民宅目前係屬龍山寺之寺產,住戶每月仍需繳交租稅予龍山寺,由興安宮的產權變成龍山寺的寺產,訴說著興化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這是"宮埕界"碑的介紹)
廟方另存有一張署名「彰化縣正堂劉、鹿港理番分府金、鹿港副總府麥。鹿港分司徐所會同給示」,描繪清代鹿港海防理番同知衙門的官府米倉及地形位置圖,為鹿港重要的文獻資料。

(上資料出自於"鹿港觀光文化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