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該介紹龍山寺...但這古味十足的廟宇還找不到形容詞來形容它...所以決定壓寶

先來介紹比較外圍的武廟及文開書院...其實搭客運一到第一個看見的就是文開書院...只不過那時我們也不知道要不要下車...想說坐到總站再說~不過我們也不知道總站在那~哈哈..

所以武廟這邊是我們逛完了龍山寺後再搭鹿港繞鎮公車過來的....現在到鹿港玩只要找好停車位後就可以搭接泊車到各景點玩...

DSC00885.jpg

武廟(應該是~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有點頭暈...也忘記自己拍到什麼...)

DSC00886.jpg

文祠簡介

DSC00887.jpg

我是要拍文祠的牌啦~但剛好遇到一群學生外出作功課~就一起入鏡吧...

DSC00889.jpg

裡面寫滿了大家的希望和期望

DSC00890.jpg

文祠是二進一院的格局...這是第二進...

DSC00884.JPG 

泮池

DSC00895.jpg DSC00896.jpg

文開書院...有古樸的味道...

DSC00897.jpg

文書書院前的璧畫...

因為真的很熱...加上老弟他們已經不支了...所以只有快速劉覽過...反正還會再來...就先看到這...不然應該有人會想殺了我...

 文祠、武廟

建築藝術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前方有一座水池,稱為泮池。古代邵縣之學稱為「泮宮」,其東西門以南置有水池,稱為「泮池」。文昌祠在建築規制中,前方置有水池,亦稱為泮池。詩經泮水篇:「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昔日,古人應試及第,需至文昌祠祭祀,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於帽緣,故考取秀才功名者,又稱「入泮」。
文祠主祀文昌帝君,由於文祠並無管理委員會,故文昌帝君神像暫置於武廟內供奉。文祠三川殿內有二塊碑文,分別是嘉慶24年(1819)「重修文武兩祠碑記」及光緒8年(1869)「重修文祠碑記」碑文,是文祠、武廟的重要文獻。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同祀倉頡先師。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符合官祀廟宇的風格。武廟曾於嘉慶24年(1819)、咸豐4年(1854)、光緒7年(1881)重修,目前正殿內有嘉慶16年(1811)「藻耀海天」與咸豐4年(1854)的「峻極于天」匾,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武廟正殿前有一口古鐘,係昭和5年(1930)由鹿港士紳黃禮永、許梅舫等人所敬獻,是武廟的重要文物。武廟旁有一塊「忠魂碑」,係日人供奉為國捐軀的軍人、警察的紀念碑,目前荒廢於武廟旁空地。
文祠與武廟之間,有一口井水,稱為「虎井」,其水質甘美,故有「蓬萊第一泉」之美稱。

(以上出自於鹿港觀光文化資訊網)

文開書院

建築藝術

 

文開書院的建築為三川殿、正殿及後堂。三川殿的木構件仍保存道光年間原有的棟架,石柱楹聯上有鄧傳安所書「賓日有祥興雲有兆,希賢得地入道得門」墨跡。
三川殿旁有一塊道光27年(1847)「公業條款」碑,此碑敘述鄧傳安及陳盛紹二位鹿港同知為文開書院籌設的田租,做為書院的經費來源,兩旁廂房為昔日學生自習讀書的地方。
正殿前方為祭祀的空間,後方是老師授課的講堂。文開書院正殿主祀朱子,配祀海內外八寓賢,分別是「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全期、辜朝薦、郭貞一、藍鼎元」等八位對台灣文化有貢獻的先賢,後堂則是昔日書院山長(院長)起居的空間。

(以上出自於鹿港觀光文化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1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